第1位獲救者 張德付 40歲 湖北省十堰市人 吃過皮腰帶。被困時想了很多,想到了打工生涯,想到了家人。
被困工人通過套管傳出過幾次小紙條,這是其中的兩張
給養通道打通後,被困工人用這兩根鐵絲在鑽頭上綁上口罩和紅布條,告訴外面有人活著
12名工人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圖為醫護人員在給魏林成喂水 記者 王強 楊威 攝
核心提示:昨天,吉圖琿客運專線小盤嶺隧道塌方事故獲救的12名工人,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恢復得很快,精神都不錯,全都摘掉了眼罩,有的已經開始四處溜達。醫院負責人表示,經過全面的身體檢查和休養,12人身體狀況良好。
昨天,吉圖琿客運專線小盤嶺隧道塌方事故獲救的12名工人,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恢復得很快,精神都不錯,全都摘掉了眼罩,有的已經開始四處溜達。醫院負責人表示,經過全面的身體檢查和休養,12人身體狀況良好。醫院會給病人身體個別地方再進行詳細地檢查,然後部分患者就可以出院了。
施工單位介紹,隧道不會被放棄,還要繼續推進。各路專家將馬上對事故進行認定,重新勘探設計,重新做施工計劃,整個吉圖琿客運專線的通車計劃應該不會受到影響。
第一位獲救者:張德付(40歲湖北十堰人)
颳了鬍子臉色紅潤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張德付是第一個從通道里爬出來的,隨後被戴上了眼罩。以至於昨天記者再次採訪他的時候,他沒有認出來。不過,和剛被救出時比,昨天他的狀態好了很多,刮過了鬍子,臉色紅潤,說話也有力氣了,一直說要收藏本報昨天的報紙做紀念。
第二位獲救者:李燕(31歲福建人)
為了通知工友他跑了回去
李燕今年31歲,是工地上的領班,隧道塌方時,是他最先發現了跡象。4月2日零時20分許,一塊直徑約50釐米的水泥片從隧道頂掉了下來,正好落在李燕身邊。“我覺得不對勁,可能要塌方。”李燕立即指揮正在施工的一臺鏟車停止操作,向外開。
鏟車開出隧道口後,李燕想到隧道里還有十多個工友,他用手電筒照了照隧道頂,決定進去把大家叫出來。“我離他們的距離大概有30米,我剛跑進去,身後一塊大石頭就落下來了。”李燕回憶,當時感覺整個山都快塌下來了,身後的通道一瞬間就被堵死,洞里煙塵密佈,只有手裡的手電筒發出微弱的光亮。
他們查看了一下,還有兩輛車、兩部手機、三支手電筒。“咱們等外面救援吧,靠自己往外挖肯定挖不出去了,一旦挖不好再塌方就完了。”李燕把僅有的三支手電集中到一起,省著用。
時間過得很慢,外面一直聽不到動靜。李燕曾經試圖用手機向外界求援,但發現沒有信號,手機唯一的功能是看時間。“我一共看了5次,怕手機沒電,不敢看太多。”
隧道內的地面上有挖掘後留下的積水,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水不能喝。“我喝了一口,很苦很苦。”在一個土坡上,工友們發現了岩石滴下的水。“我爬到坡上面,用安全帽接滿了水,然後大家分著喝。”
第一天晚上,大家誰也沒睡,三三兩兩聊起了天,有人還開開玩笑,緩解一下緊張情緒。
第二天,還是沒人能睡得著。“都是眯一會兒,根本睡不踏實。”李燕說,儘管大家嘴上還互相開玩笑,但是心裡都很害怕。
“第三天早晨最難熬,我們一點兒吃的也沒有,大家都餓得不行了。”李燕找到了一些裝炸葯的紙殼箱,用安全帽里接到的水把紙殼泡軟了給大家吃。“我吃了一塊,大概有巴掌那麼大。”李燕說,紙殼很難吃,咽不下去,吃完後也沒有什麼感覺,仍然很餓。
4月4日中午,被困的人忽然聽到外面有鑽頭的聲音,大家都興奮起來。沒多久,鑽頭露了出來,李燕立刻找出一根鐵絲,把自己戴的口罩和工友拿來的一塊紅布條綁在了鑽頭上面。13時55分,給養通道打通。“當時就感覺有救了,有希望了。”李燕說。
昨天9時許,李燕被營救後第一次和妻子通了電話,“她挺高興,沒有哭,但是我知道她挺擔心我的。”出院後自己還要不要繼續做這份工作,他現在還沒想好,死裡逃生,他只想見見老婆孩子。
第三位獲救者:薑德春(36歲湖北十堰人)
開始還以為是排風管爆裂
36歲的薑德春,是12人中同隧道打交道時間比較長的。此前他有三四年時間在隧道里工作,不過沒有經歷過塌方事件。
薑德春說,事發之前沒有絲毫徵兆,同張德付一樣,他也以為是排風管爆裂了。弄明白是塌方後,“當時就崩潰了。”
他擔心自己出不來,從第二天開始,感覺到絕望的滋味。想起自己還沒有成家,家中還有年邁的母親,他一籌莫展。
同樣,薑德春也遇到了饑餓難題。他應對的措施是拉過旁邊曾裝過炸葯的紙殼箱,撕掉一角開始吃,還不忘和別人“分享”。在被困期間,他和李燕、張德付是“指導員”,幫助大家共渡難關。
之後的日子怎麼過,他還沒有想好,“可能兩年之內,不會再到隧道幹活了。”
第四位獲救者:杜昌山(50歲湖北十堰人)
以後不乾這個了
50歲的杜昌山和26歲的魏林成是一對繼父子。杜昌山說,4月1日晚上他心裡就一直髮毛,覺得要有事。20時許,他就張羅著和大家一起出去吃飯,但是大家都不同意,只好繼續一起幹活。4個小時後,事故發生了。
杜昌山沒有像別人那樣找東西吃,只是喝水維持生命。到了第二天,他已經到了崩潰邊緣,爬到了斷面頂部,試圖搬開石頭通過塌方上側縫隙爬出去。
“沒有縫隙,出不去,我那會兒就徹底絕望了。”杜昌山說,此後他在心裡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這次幸運脫險後,他說:“以後乾啥都行,就是不乾這個了。”
第五位獲救者:魏林成(26歲湖北十堰人)
繼父也在隧道里心裡有底
魏林成是被困12人中,最年輕的一個,今年26歲,女兒只有1歲半。4月5日晚上,魏林成和妻子通話報了平安。5日晚上,他睡得很香,一覺到天亮,連個夢都沒做。魏林成說,自己被困後最絕望的時候,最想的就是母親、妻子和女兒。
魏林成和妻子2012年結婚,每天下班後,他都會給妻子打電話、發短信,妻子回的短信他沒捨得刪掉。被困後,他時不時把手機拿出來看一看,“當時很想給老婆再發一條,但是裡面沒有信號。”
被困後,繼父杜昌山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他安慰我說:‘這裡有水,有空氣,咱們有活下來的希望,沒事的。’”繼父的話讓年輕的魏林成輕鬆了不少。
在隧道里,他還想象自己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情景。昨天早上,他喝了半碗粥,吃了一個包子和兩個饅頭,還有豆皮、海帶絲和一個鹹鴨蛋,“現在我最想出院之後能吃上一頓家鄉飯。”
第六位獲救者:劉德賢(59歲湖北荊門人)
以後不再打工了
59歲的劉德賢說,鑽頭打通之前,他也絕望了。不過,沒有什麼激烈的行為,只是想了想自己這一生,平靜地跟自己說:“沒啥遺憾的了。”他有兩個女兒,都已經結婚生子。唯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87歲的老父親。在隧道內,劉德賢最想的就是他。此次脫險後,劉德賢決定以後不再打工了,沒事打打麻將,安度晚年生活。
第七位獲救者:丁先餘(51歲湖北荊門人)
被困期間出現幻覺
“活著最好。”丁先餘這樣來評價現在的生活。被困期間,他出現了幻覺,總覺得眼前似乎有光。當時,手電筒電池耗盡,汽車車燈也只是偶爾亮起。可是,他總覺得眼前有亮光,“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出來後,丁先餘感覺好多了,將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第八位獲救者:劉德福(67歲湖北荊門人)
被落石趕到裡面
67歲的劉德福是12名被困人員中年齡最大的。不過,他精神矍鑠,面色紅潤,一點沒有年老體弱的樣子。“那會兒我在‘下道’噴漿呢,就看到上面垮下來了。我就趕緊躲開,不得不往裡面跑。”劉德福所說的情景,幾乎是電影里的鏡頭,“不能往外跑,那邊落石呢。往裡跑,還往裡垮,我就繼續往裡跑。就是被趕到裡面的。”
第九位獲救者:孔凡明(54歲湖北荊門人)
“我覺得能堅持7天”
54歲的孔凡明可能是12個人中心態最好的一個。兒子見到他後,眼淚立即出來了,他還樂呵呵地勸兒子:“我無所謂了,年紀大了,也沒啥遺憾了。”
孔凡明說,雖然啥吃的都沒有,他也沒有太過慌亂。“可能是老了,消化能力不是那麼強了,喝水也能堅持。”說到這裡,他還微笑一下:“我覺得能堅持7天。不過那個時候,我可能自己爬不出去,需要人進來抬了。”
第十位獲救者:丁兆榮(57歲湖北荊門人)
以後想吃啥就吃啥
此次幸運脫險,丁兆榮感觸頗深。他說:“從此活的是第二條命了。以後想乾啥乾啥,想吃啥就吃啥,可不限制自己了。”丁兆榮在被困期間,特別想念兄弟、哥們兒和孩子們,最後不好意思地承認,也想老婆了。
第十一位獲救者:趙世約(58歲湖北十堰人)
膠帶太難吃了
58歲的趙世約是個大嗓門。昨天上午,別人在病床上老實躺著,他到處晃悠,一會兒跟旁邊的丁先餘聊聊天,一會兒回到自己床上歪著腦袋看著大家。想起當時被困在隧道中的感覺,趙世約哈哈一笑:“不好受,困得慌。”在鑽頭打通之前,他說自己“害怕得很,尋思馬上要完了”。他在被困、絕望時間,最想念的就是兒子和媳婦。在隧道里,他餓極了隨手摸到一把電焊槍,把上面纏著的膠帶撕了下來吃了一段。從他比畫的長度來看,應該是5釐米左右。“不好吃,太難吃了!就是餓得沒辦法了。”趙世約嘿嘿笑道。
第十二位獲救者:郎洪光(47歲吉林琿春人)
“裡面喝的都是純礦泉水”
塌方之前,郎洪光開著翻鬥車,拉著一車乾灰進入隧道。塌方後,他把車輛發動著,打開大燈照明。“我這人心態比較好,自始至終也沒想太多。當時就想,無非就是個死,沒啥。”
隧道里沒有食物,郎洪光的車上有兩瓶自己灌的礦泉水。“準備刷車玻璃用的,都是乾凈的。”郎洪光將兩瓶水取下來分給大家,“沒有吃的,只能多喝水維持體力。”幸運的是,通風管道沒有被堵死,12個人有充足的氧氣。
隨後,工友們發現了隧道內岩石上滴下來的水,李燕用安全帽接水給大家喝。“裡面空氣也挺好,我們喝的那都是純礦泉水。”郎洪光說,塌方發生後,大家的狀態都不好,有幾個工友情緒很低落,“我就和大家開開玩笑,說說家裡的事兒,說說以前和朋友喝酒的事兒。”
逃生通道打通後,郎洪光把自己的名字最後一個寫在紙條上,“我們兩個人一組往外爬,我知道肯定能出去了,讓他們先出去,不著急。”郎洪光回憶說,逃生時就像坐滑梯一樣,“那塊兒好像是一個坡,我坐在上面往下一滑就出去了。”
搜救細節
昨天上午,參與指揮和救援的吉圖琿客運專線小盤嶺隧道的承建方中鐵十九局五公司董事長王必軍和總工程師劉林生,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幾天來的救援過程。
通過兩釐米粗小孔送過糖水
事故發生後,因為工地並沒有現成的處理這種情況的機器,所以一邊從外地調來動力大的鑽頭,一邊就近使用現有的鑽頭先鑽。第一個鑽孔設備是地方政府從延邊耀天燃氣集團調來的,是用來打普通地質的鑽頭,結果鑽到15米時,碰到倒塌的鋼架,鑽頭折掉了。而後又啟用政府調來的第二台機器,鑽到七八米時遇到石頭,鑽不動了。
這時,從鐵路其他工地調來的功率大一些的鑽孔設備到位,雖然能鑽動,但是只能鑽洞不能排渣,中間掉下來的碎渣把鑽頭卡住了。最後,從牡丹江-綏化路段鐵路施工工地調來的第四台鑽探機起了作用,終於在4月3日13時30分左右將坍塌泥石鑽透。這時,裡面傳來了敲擊鐵管的聲音,讓所有人有了信心。
但是這個鑽頭中間只有一個不到兩釐米粗的通氣孔,不能運送食物。“沒有現成的套管,我們馬上就從北京訂購。”劉林生說。
在等待套管運到期間,大家就近從市場上按照尺寸加工了一個套管,用鑽頭帶著再鑽第二個孔,鑽到幾米時,因為阻力太大,套管進不去。
這是第二次和被困工人聯繫了,必須要做點什麼。和醫生溝通之後,馬上沖了一大桶糖水,通過鑽頭中間不到兩釐米的通風孔倒了進去。
“他們用安全帽接著喝,起碼能恢復點兒體力。”王必軍說。
因為套管要從北京運過來,省領導得知此事後協調高速交警,給這輛卡車開通了綠色通道,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超速不罰款!從北京到現場,這輛車只用了不到10個小時。
有人喊“出來了”
還以為是水
王必軍介紹,在套管連通內外之後,給工人們送去了食物和水等給養,工人們還朝外面喊,“送兩副撲克來!”於是救援人員通過套管給工人們送去了幾副撲克。4月5日,被困12名工人分成兩夥,藉著裡面車燈和手電筒的光,已經開始打撲克玩了。
工人們被救出來之前,裡外已經聽到了對方的聲音,都很興奮,於是開始挖掘大石頭底下的泥土,希望挖通,沒想到一股水突然流出來,很急很猛,這時劉林生指揮所有工人撤退,他和現場專家研究加固支架,防止再次塌方。結果這時,就聽見有人喊:“出來了!出來了!”
“當時我還以為水出來了,緊張得要死,到處看水在哪兒?然後知道是工人出來了,我們幾個專家半天沒反應過來,話都不會說了。”劉林生說。
有人念念不忘把電錘帶出去
王必軍還介紹了一個有趣的細節,工人們陸續從洞里爬出來時,前幾個都挺瘦,結果忘了第九個還是第十個是個胖子,卡在洞口半天爬不出來,這時洞里洞外一起挖土,裡面推、外面拽,好不容易把他弄了出來。
還有一位工人,出來前在裡面還念叨著:“我得把電錘帶出去,這玩意挺貴的啊!”
這時在外面的指揮者急忙大喊;“什麼都不用帶,咱什麼都有,啥也沒有命值錢!”然後這位工人才從裡面爬出來。
王必軍說,因為工人們在裡面被困這麼多天,身體、心理都受到傷害,企業會給工人們一定的獎金作為安慰。他還透露,其實在工人們出洞後,企業已經給每個人都送上了一個紅包,但具體數目他沒有透露。
新文化報 記者 李洋 楊威 張驍
(原標題:琿春獲救工人講述生死87小時:喝礦泉吃紙殼)
- May 18 Sun 2014 03:12
吉林隧道坍塌獲救工人曾喝積水吃紙殼求生(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